别再侮辱我们智商了,真相是:美国每次减税后,都是一次再繁荣 - 【校园活动】 - Discuz! Board - Powered by Discuz!

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8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别再侮辱我们智商了,真相是:美国每次减税后,都是一次再繁荣

[复制链接]

26

主题

28

帖子

10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0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10-31 06:00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: 一个比房地产更可怕的泡沫将席卷中国,一触即破!|这次马云比老毕还严重,抓紧看!|政协委员炮轰交警:罚款如开印钞机!天量罚款去哪里了?|朴槿惠的神秘中国情人竟然是他!|娱乐圈真的淫乱么?| 订阅我们立刻马上看!

1
特朗普减税、退移民群
关起门来吃肉

------

美国时间12月2日,特朗普憋了大半年的减税计划,终于在国会以51票赞成对49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。

本次减税力度堪称里根时代以来最大幅度,企业所得税从35%直接降至20%,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翻了一倍,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好处。用特朗普的话说,等于是给每个美国人在圣诞节发了1100美元的红包。

根据估算,由于减税,光是美国企业在海外的利润回归,将达到1.7万亿美元,更不要说因此吸引来的外资,尤其是制造业。

2016年,知名机构德勤出了一份《全球制造业竞争指数报告》,里面说,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只比中国高5%,到了2018年,将比中国低2%-3%。到2020年,美国将取代中国坐上制造业第一的宝座。

这次减税,无疑加速了美国重回制造业第一宝座的速度。

2020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

就在减税的提案通过没多久,美国又退出了一个群——由联合国组织的全球移民协议,这个协议规定,每个参与国都有为全球几千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提供人道帮助的责任。

美国说,自己有权决定谁能够踏进自己的国土,这个群规不符合自己的利益,所以退了。

当欧洲各国为了接纳难民花费大量金钱,承受各种社会风险时,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,这样做真有点不厚道。

这个锅,特朗普愿意为美国来背,他以商人逐利的天性治国,提出“美国优先”的国策,就是要“一心一意搞建设,全心全意谋发展”,美国,现在是要关起门来吃肉了。


2
每次减税后,都是一次再繁荣

------

“税者,国之本也”。

美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负债国,截至2017年7月,美国共欠全世界19.8万亿美元,人均欠6万美元,中国目前依然是美国最大债主,持有1.18万亿美国国债,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欠中国3900多美元。

外面的“饥荒”这么大,美国居然还有勇气减税,要知道,税收可是国家最重要的收入,减税最直接的后果是政府收入减少,美国人不担心吗?

或许是历史经验给了他们勇气,因为美国每次大减税后,都将迎来一次再繁荣。

在最近几十年,美国总统实行减税政策最大的当属里根。

这位1981年上台的总统,至今还有人怀念他,认为他是美国历史最伟大的总统之一,他在任期干了两件大事,一件是启动“星球大战”计划,直接拖垮了苏联,一件就是大减税,后来人们叫这个政策为“里根经济学”。

里根是从前总统吉米.卡特手上接过的“烂摊子”,美国人对吉米.卡特有一句评价:“卡特不当总统的时候,比当总统时更称职”。可见卡特当总统时,干得有多差。

在他的任期内,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,1976年为6%,1980年已升至12%以上。失业率仍高达7.5%,波动的利率1980年竟两次达到20%,甚至更高。

正是因为在经济上的无能,导致他在竞选连任时被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。

里根上台后,面对这个“烂摊子”,开始了“里根经济学”的表演,包括削减政府开销,大减税,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等。

然而美国经济并没有好转,反而在1981年7月到1982年11月,开始急剧下滑,衰退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年代大萧条时期。

怎么了?“里根经济学”不管用吗?怎么比以前还要烂呢?

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·弗里德曼曾经这样描述那段时光:“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,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”。

这是经济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,美国经济对里根的这几副猛药,需要消化适应时间,一旦药效发挥作用,必将迎来一次大繁荣。

果然,从1983年开始,经济开始了强力复苏,这波增长直到里根两任总统当完都没有结束,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。

由于减税,更多的企业家愿意投资扩张,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,反而使得政府获得了更多税收,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,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。

这样的经济繁荣,证明了里根的大减税政策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正确选择。



3
请不要侮辱我们的智商

------

对于美国减税,有些人急了,跳出来说,美国这样做,很不负责任,是要挑起全球的税务战争。

《某日报》发文说:“此外,对企业而言,减税省下来的钱干什么,这既是问题,也是风险。”

你管人家企业省下来的钱干什么,人家拿去扩大投资行不行?拿来给员工加工资行不行?这真是侮辱我们的智商,还当我们是几十年前?

特朗普这次减税,和里根时代的减税要解决的问题还不一样。里根是为了减少通货膨胀,所以还有货币收紧的政策。而特朗普,是为了解决美国在“全球化”中失去的工作岗位。

与这次减税同时推出的,还有一项加税政策,对于那些把工厂建到外国的,那些把美国工人辞退了跑外国去雇佣外国廉价劳工的,那些在外国组装完了又拿回来卖的,没有什么减税,还要惩罚。像苹果公司这样在爱尔兰享受12%所得税的,现在想把利润转回美国,就要把少交的税给补上来才行。

美国干得好的总统,总是会出台新的政策来纠正前任的错误,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总统就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,纠正前任完全自由放任的错误,到了里根总统,就用小政府大市场的政策,纠正前任干预经济的错误,现在到了特朗普来纠正前任奥巴马的错误时候了。把全球化失去的工作岗位拿回来,打击海外避税,一切以“美国优先”。

不管怎样,人家都是在真刀真枪的改革,不像某些人,咬住既得利益不肯放,还要说美国是在挑起税务战争,有本事,你也减啊。
扩展阅读 任正非:美国将经久不衰!

美国任正非:六点印象让我心酸


许多人希望美国衰退,更有一些人成天唱衰美国,但多少年来,美国恰恰是在我们的“唱衰”中日益强大、在我们的骂声中日益强大!任正非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,得出了一个结论:美国将经久不衰!或许有人会说,华为的市场份额已超越了苹果,跃升为全球第一,为何任正非如此赞叹美国之好,乃至美国印象让他心酸呢?

转载《任正非:六点美国印象让我心酸》,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美国,看到和正视自己的差距,带着“心酸”的感觉去学习美国、提高自己。

按:本文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前往美国考察后的一篇散记。整个考察期间,任正非耳濡目染了美国优美的环境、领先的教育、超然的人性、发达的科技、先进的管理、真实的文化;并深感美国人踏实、认真、专一的精神,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,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,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。对于事实上存在的中美差异,任正非自我感觉心酸,并具此篇。

三年前还年销售35亿美元的美国知名王安电脑公司,为什么现在宣布破产保护?日本三菱这么强大的集团,为何会退出电脑生产?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前往美国考察。飞机经东京,飞越太平洋及美国大陆,抵达大西洋彼岸的波士顿。一出国门我就生病了,在香港机场开始呕吐,又加上连续二十多小时的时差反应,一直折腾到美国中部城市达拉斯。

整个考察期间,有六点美国印象让我感觉酸酸的。

1    环保
波士顿是座美丽的城市,而且是南北战争的策源地,也是当年欧洲人开发美洲大陆的窗口。古老的房屋收拾得十分整齐,外表都刷着朴实的油漆。这个城市的美,在于城市中处处都保留着小片小片的森林。沿街全是绿菌菌的草地,草地上种着阔叶树。这些枫树、橡树,冬天叶子都要掉得光光的。现在是秋天,树叶红的、绿的、黄的、黄绿的、褐色的、深红色的……在阳光的照耀下,全透明了,如诗如画。纷纷飘落的树叶,铺满了绿草地,好象一条五彩斑斓的地毯。这番自然风光还要盖过北京的香山。

[/url]


美国人民数百年来对环境的保护,令人惊叹。在纽约街边的树上,小松鼠跑来跑去。一些旅馆门前,一到傍晚,每颗树上都落下几百上千只鸟,小鸟飞到人群中、房子里是十分自然的。

我们国土与美国大致相等,但西藏、新疆就占去很大一部分,云贵高原的大山又占去一部分,余下不到一半的国土,却盛着12亿人民。教育经费的缺少,文化素质的低下,盲目的繁殖人口,连田边地角都挖空了,如何还有山林、草地?

达拉斯是德克萨斯州中部的一座城市。德州原是一片草原,原先比较贫穷,因发现石油而一下子成为美国的富州。德州有似我国的内蒙古,并从石油引发了科技的发展。我国大庆的高科技开发区,号召科技人员纷纷下海,建立脱离石油的各类产业,几十年后,当大庆石油枯竭,中国又会出现一个德州科技区。任何一个领导,眼光都要放长一些。

拉斯维加斯城市是一片茫茫沙海,特别在夜间,也许是全美国最漂亮的城市。整个城市除了酒店、国际会议中心外,就没有任何建筑,酒店的大厅就是赌场,因此,具有同时吞吐近百万人的能力。凯撒宫之类的建筑令人瞠目结舌,是如此之漂亮、富丽堂皇。在酒店大厅里,还有一片热带雨林。

[url=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NzQ0NTQ2Mw==&mid=2650372895&idx=2&sn=879f616eb82e297887de3a64c51a45b4&chksm=875c3b27b02bb231967ddf3f02396133e75aaeb7879409619590e3f9891ad62566b79d9e0157&mpshare=1&scene=21&srcid=1007g43aDGarPeK1y6PVRYaK#wechat_redirect]


2              教育

我们在CP呆了一天半多一些,第二天就要离开波士顿,仅仅余下的半天,又下着蒙蒙细雨。大家在雨中又参观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校园。这为世界孕育了多少英雄人物的校园中,差不多1/4以上的学生是亚洲人。这次考察我们普遍认为美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高,科学技术比较发达。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,低文化素质就象一条链,拖住了整个经济的发展。发达国家用一些硅片,换走了我们大量花生米,我们常认为这是一种不平等交换。

[/url]


美国人踏踏实实、十分专一的认真精神,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,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,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美国人没有象中国人那么多远大的理想,也没有胸怀祖国、放眼世界的空洞抱负,也不像我们那样充满幻想。航天飞机,大规模硅片,超大型计算机,超微型的终端,发达而优良的电信设备、测试仪器,是美国人民的勤劳创造的,是掠夺不来的

不发达国家付出了大量的初级产品,只能换取发达国家的少量高技术产品。前者是随处可买到的,价格是有规律的,后者是独特的,价格是随意的,用以偿还开发生产中的风险投资及优秀人才的酬金,这并不是掠夺。感慨之余,回想二十年代、三十年代一些先辈,奔走呼号教育救国,为社会所不理解,他们的一片爱国心受到曲解。到了六十年代,七十年代,教育救国连提都不敢提了,仍然没有理解,反而相信书读得越多越笨。我们触景生情,有些感慨,同样大声呼出教育救国。

人们说十八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,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世纪,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世纪。这不正是一线曙光?随着十四大市场经济方针的推行,人才的争夺必然会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。文化高的人越富,这种差距到21世纪就不可弥补。所以,我公司聚集优秀人才、提高人才浓度的政策是正确的,尽管它暂时增加了生产成本。

越繁荣越发展科技,越发展科技越重视教育,越重视教育越人才辈出,越人才辈出经济越繁荣,走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圈。只有知识有价,才会有人才的渴求,有了人才的渴求,才会重视教育。想到我国广大农村学校多数还在危房中,想到希望工程在中国还未被人们高度认识,忧国忧民,给我们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
不振兴教育,是不可能振兴中华的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我国教育条件还十分困难,人口一天天增长,受教育的机会与水平均低于发达国家。希望工程的钟声,一遍一遍地敲响(还有人敲那个钟吗?没人啦!),正敲碎人们的金钱梦。台湾、南朝鲜是我们的榜样,大批回台工作的学者,为台湾经济增加了多少血液。

3  人性
离开波士顿,乘了六个小时的汽车,来到纽约,住到中国领事馆。吃了几顿玉米糊,是如此的香。在美国最大问题是吃不惯,美国人吃得十分简单。纽约是美国最大、最繁荣,也是最脏、社会秩序最不好的城市,但秩序还是比我们深圳好得多。特别是美国人的人性十分超然。

因为是路过,匆匆一览。先是参观了美国中央公园,在如此繁华的市中心,竟有一块如此之大的原始森林般的中央公园,令人难以理解。森林是如此的漂亮,小鸟依人,松鼠逗人,一切是如此的和谐可爱。中央公园那么大,我们走了半天,一看地图才知走了一个小角。为了知道有多大,租了一个出租车,飞快地跑了一圈,因为司机怕黑人骚乱,花了相当于人民币100多元。

再是参观自然博物馆。在仅剩的一个小时里,我们想匆匆跑一遍,跑马观花式地参观一下自然博物馆。结果进去才知道我们错了,里面的展品如此精湛,如此栩栩如生,在有些地方简直是重归大自然,重归原始社会。全世界的各种珍奇精品,按照自然的规律收集、排列得如此的合谐,如此的丰富。难怪以前常有人说:他们博士论文就是在博物馆里写出来的。真是研究社会发展、自然发展最好的课堂。

我们路过费城,看了一个年收入约4万美元的中国留学生(已工作)家庭。冬天冻得十分冷,他们舍不得开暖气。小太太对我讲:这样一年才能节约100美元。而且国内亲戚一开口就要他们寄1万美金。他们国也不敢回。吃的、用的都十分简单。中国人是省吃俭用,留给后代,美国人狂花乱花,广交朋友。中国人永远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,永远跳不进钱窝,在富裕的美国,仍然贫穷。美国人朋友越交越多,机会越来越好,钱也越挣越多。人生的成功,80%在机会。


[url=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NzQ0NTQ2Mw==&mid=2650372895&idx=2&sn=879f616eb82e297887de3a64c51a45b4&chksm=875c3b27b02bb231967ddf3f02396133e75aaeb7879409619590e3f9891ad62566b79d9e0157&mpshare=1&scene=21&srcid=1007g43aDGarPeK1y6PVRYaK#wechat_redirect]


周一我们飞抵达拉斯,这是德克萨斯仪器公司(TI)的总部所在地。TI公司总部占地6万英亩。我们一到就提出参观工厂,其亚太地区经理告诉我们,这儿没有工厂,工厂分散在世界100多个地方封装集成电路。在总部主要集中了研究与销售的队伍。我们注意到他们的总裁、董事长在比较简单的、外表比较破旧的平房里办公;地区销售经理们,却是一个地区经理一幢高大的玻璃幕墙的大楼,十分清洁与安静。


4   科技
众所周知,美国的科技十分发达,我们专程赴拉斯维加斯,参观了国际电脑展。大约有50万人参加,华人较少,大陆华人更少。中国人不出去看一看,闭门造车,不仅不可能赶上别人,而且可能从时代的列车上摔下来我们已处在入关的微妙时期,应保持良好的市场与技术信息。公司将会一批一批地安排同志们出去看一看。

TI公司对我们的到访十分热情,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我们前所未闻的高速器件。公司的介绍非常条理化,主要使用投影设备、胶片以及编辑得逻辑性很强的技术说明。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不停地介绍,十分投机,增长了许多对TI的了解。

我们还看到成群的美国儿童来这里参观国际电脑展,心中无限感慨:不知此中还有多少发明明天的原子弹、航天飞机的英才在成长,美国将经久不衰。一小时,我们跑着看,竟连五层大楼的一层的一个角也没有跑完。认真看一个月也看不完

参观这次国际展览,我们仅有一天,拼命地在厅里跑,才勉强参观完一个厅。之后才知有七个厅,至少需要七天。对国际电脑的发展,大开眼界。找到我国电脑工业将日落西山的感觉,找到我们不拼命发展技术、最终会丢失全部市场的感觉。

参观这次展览,我们才体会到什么是技术危机与市场危机王安公司三年前还年销售35亿美元,现在宣布破产保护。日本三菱这么强大的集团,退出了电脑生产。这种强烈的危机感,推动整个世界的前进。华为被历史摆在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地位,科海无边,回头无岸,错过了发展机遇,将会全军覆没华为这几年走过的路是对的,还不够,应大胆地往前走、往前走。

我们最后一站是到硅谷,圣克拉拉是加州的一个小地方,有480万人,竟然没有工业。全美电子工业、尖端工业都把研究机构设在这里。IBM的总部据说占地400平方公里,这令人难以置信。我们租了一个出租车,在里面至少走了6-7公里的直径,到底有多大,还不明确。HP、NS、AMD、INTEL-----,都在这儿。因此,到美国考察,只需在硅谷就可以了解全美的电子技术。

[/url]

加州的经济独立计算,占世界第八位。我们参观了NS(国家半导体),它有6000多研究人员,在硅谷没有工厂。听了他们关于光器件等一系列新器件的介绍,看到世界第三代交换网的崛起,看到新技术的出现将使世界市场变一个大样。

我们起步得晚,别人已走了几年了,我们才刚开始。我们用钱卖到这些器件,水平也就尽快地提到世界前列,当然还有大量的软件要做。在硅谷我们的感受最深,仿佛每根脉搏都在振荡。

5     管理
CP公司在美国算是一家小公司,但管理十分先进。从这个窗口,我看到美国人十分执著的钻研与认真精神,看到如绅士风度一般的有条不紊、井井有条的管理。各类文件十分清晰、准确,并有良好的覆盖,是一项成功的系统工程。

美国人下午四时就下班了,可我们加了这么多班,他们也是很少的。参观了DMOS的硅片制造,十分先进。美国已开始将工业最核心的部分保留在本土生产,其余大量转移到世界各国的分公司生产,以降低成本,增强竞争力。这一点到硅谷以后,感觉更加强烈。

看到了我们科研方法还十分落后,研究管理水平还十分低下,效率还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。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们的员工个人素质都不比美国公司差。要赶上美国,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改善管理。

硅谷由于人工费、地皮,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全美最贵的,所以才导致各公司仅把研究、销售机构留在硅谷,工业移入美国或世界其它地方。我们有些报道如“硅谷在衰落”、“硅谷夕阳”都是错误的。硅谷在信息产业上还在进行一场新的起飞,决不是衰退。

因此,我公司决定在硅谷中心区购买房屋,建立开发中心,把科研的成果与半成品,放在那儿优化设计,搞完了再移回深圳生产,并在那儿申请注册一个华为全资的兰博技术有限公司。兰博是译音,其含意是海上女神的头。

6    电影
经由洛杉矶,我们开始返回祖国,在飞机上看了一部开发美国西部的电影。描写了一个富裕的英国少女,不甘依赖父母的平静生活,拿着一张美国西部给每一个开发者,免费赠送160英亩土地的报纸,即准备奔赴美国。约了一个被他父亲抓起来的雇工,雇工拒绝。第二天清晨她私自驾车逃跑,途径刑场,拉这位雇工上车就跑。小伙子只好跟她到了美国波士顿。当时的波士顿,比我国陕西农村还穷。一片破破烂烂,小姐在镇上轻信一个骗子,将她带的银餐具托之出卖,结果弄得一文钱也没有了。

[url=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NzQ0NTQ2Mw==&mid=2650372895&idx=2&sn=879f616eb82e297887de3a64c51a45b4&chksm=875c3b27b02bb231967ddf3f02396133e75aaeb7879409619590e3f9891ad62566b79d9e0157&mpshare=1&scene=21&srcid=1007g43aDGarPeK1y6PVRYaK#wechat_redirect]


他俩在美国开始处于平等的贫穷地位。为了积攒去西部的费用,小伙子去拳击场,小姐去洗衣裳。历尽了千辛万苦,他们终于萌发了爱情。其表现出的人间艰苦,比我们所有的片子都真实感人。当他们饿得难忍之时,闯进一无人的家拼命地大吃一顿。却被人当作坏人,开枪击伤小姐。小姐奄奄一息。小伙子抱着小姐,将之送到小姐的情人(英国追过来的军官)的旅店里。因为他身无分文,不能救活小姐,匆匆分手了。

小伙子一边修铁路一边走,终于到了西部。小姐养好伤后,也与丈夫到了西部。他们偶而相见,悲喜万分。当时西部已没有这么多土地了。当地政府只好在每块土地地上插上小旗,约定在某一天,谁先跑到,谁先插上自己的旗帜,土地就归谁。小伙子为此买了一匹十分烈的马。开始跑到之前,有人犯规偷跑,裁判也不可能叫回来重跑,就命火枪手将犯规偷跑的人射杀。

大队人马一跑起,风烟滚滚,有的车跑散了、翻了,小姐的丈夫摔在河里死了。小伙子终于跑到了土地前,小姐也追来了,但烈马将小伙子摔成重伤,小姐去救护,忘记了插旗,在大队追上来时,才想起插旗。小伙子开始已人事不知,在旗子插上时,微微睁了一下眼。电影就结束了,让你想想他们得到了什么。当小姐得到土地以后,所有亲人都不一定有了。在没有爱情的荒漠,拼命地开垦,才造就了今天繁荣的西部。

美国人民绝大多数是勤劳的,好学的。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不屈不挠、一丝不苟的奋斗精神。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、皇帝。我们中华民族唯有踏踏实实、面对自己的弱点,才有可能振兴。世世代代繁荣梦的破灭,使我们更深地感觉到了技术上向美国学习,管理上向日本学习的深刻含义。

颠覆!
德国人用一把自带菜板的剪刀征服了万千家庭
赶紧给家里备一把
(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详情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25-7-2 09:17 , Processed in 2.23830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